【欧洲时报网】4月24日是中国航天日,这是14亿中国人的第七个航天日。52年前,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由此,拉开了中国人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类的序幕。航天日这一天,中国举办了多彩的庆祝活动来纪念这一壮举。
南昌航空大学举行2022“中国航天日”系列活动启动仪式
中国日报网报道,4月24日是第七个“中国航天日”。早上7点,“礼敬航天”主题“云”升旗仪式在南昌航空大学足球场举行,拉开了学校庆祝第七个“中国航天日”主题文化周暨第十六届航空科技文化节云上系列活动的序幕。
“升国旗!奏国歌!行注目礼!”当庄严的国歌声响起,南航学子“在线”集合,以另一种形式参加这场特别而极富意义的“云端”升旗,满怀强烈的自豪感与爱国情礼敬航天、致敬英雄。
当日下午,由西北工业大学魏祥庚教授讲授的题为“航天发展,动力先行”空天动力技术发展科普讲堂吸引了来自各学院数千名学生的“云”端观看。报告主要介绍了空天动力技术对航天发展的重要作用、分类及基本原理和主要空天动力技术发展历史和未来发展方向。同时,介绍了空天动力技术高等教育和科研院所布局,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空天动力技术在我国的发展。
除此之外,“火星来了”系列知识科普的云上展播,也在南航校园内刮起了一阵探索奇妙火星之旅的热潮。
据校团委负责人介绍,学校每年以“中国航天日”为契机开展系列活动,大力弘扬航天精神,科学普及航天知识,激发大学生创新热情,培植校园创新文化,增进青年学生对空天知识的普及、对空天文化的认同,不断凝练具有南航特色的校园文化,激励广大南航学子在新时代再启新征程,追逐梦想,勇于探索,争做新时代追梦人。
航天日“牵手”读书日 荐书赠书活动激发青少年航天梦想
中新网报道,在第二十七个“世界读书日”和第七个“中国航天日”到来之际,北京市丰台区2022年“悦享新时代书香润丰台”全民阅读推广活动在丰台区公共图书馆大红门分馆举办。嘉宾通过荐书活动希望为读者提供更多“精神食粮”,让更多人了解航天事业的发展史、航天院士专家的奋斗史、航天精神的传承史并从中获得智慧的启发,激发更多青少年探索未知、投身航天事业的热情。
中国航天科工二院天剑中心党委书记、航天科工二院党校副校长肖华推荐了三部二院创作出版的大众读物《筑梦空天——航天精神在二院》《中国航天院士传记丛书——二院院士分册》和《导弹人生》。其中,《逐梦空天——航天精神在二院》讲述了二院建院六十五年来传承践行航天精神的生动故事;《中国航天院士传记丛书》由中国宇航出版社出版,讲述了40位航天院士的故事,从不同侧面记载了中国航天从技术到管理、从思想到精神的历史;《导弹人生》是最新推出的人物传记类读物,全书上、下两册共收录12位型号总指挥、总设计的故事,是中国第一本系统总结导弹研制专家的读物。一段段不为人知的往事,记载着航天精神的传承,生动诠释了航天人“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品格与力量。
活动还举行了书籍赠送仪式,二院党校提供的“中国航天日”系列图书以主题阅读专架的形式在大红门图书馆上架供读者借阅。
世界第二大的咸水湖——乌鲁米耶湖,在7月的高温下,水分加速蒸发,水中的盐生杜氏藻产生胡萝卜素使整个乌鲁米耶湖呈现出迷人的锈红色,被白色盐滩包围的湖泊尽管美得令人心醉,但这红色却是她在干涸威胁下的呼救。(图片来源:航天员刘伯明 摄)
中国航天员的“太空大片”
4月24日是中国航天日,中国航天员在自己的空间站里都看到了哪些绝美的风景?航天日当天,中新网推出了一期中国航天日特刊,让我们跟随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乘组的“神摄手”们带民众以航天员第一视角领略地球的震撼之美吧!

2021年8月24日晚上9点29分,当核心舱组合体划过北京上空时,聂海胜拍下了这张北京夜景。照片右侧那颗金光熠熠的“星星”就是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这是航天员聂海胜摄影作品。(图片来源:中国载人航天办公室)
航天员聂海胜的太空摄影作品。(图片来源: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
(编辑:彦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