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网】“它生前一定陪伴主人度过很多美好的时光。它死后,我为它‘梳妆’,让它体面地离开。”从业两年多来,“90后”宠物殡葬师葛月花共为600余只“毛孩子”处理过“身后事”,让宠物们“体面”走完最后一程。在她看来,这是一份有温度的工作,在悲伤中见证着温暖。
两年为600只宠物处理“身后事”
中新网报道,4月5日济南一家宠物服务中心的“道别间”内,刚刚离世的猫咪躺在白色灵台上。葛月花熟练地先用剪刀剪掉它打卷的毛发,然后用梳子理顺,再用消毒湿巾擦拭它的猫爪以及耳鼻口处。最后再剪下一撮毛装在瓶子里,以给主人留做纪念。在处理完这些后,葛月花会退出“道别间”,让宠物主人和宠物单独在一起,做最后的告别。
宠物殡葬师的另一项工作是帮失去宠物的主人疏解悲伤。“超90%的宠物主人有倾诉欲望。”葛月花说,宠物主人总是把她当作倾诉对象,讲述自己和宠物的故事。
除了猫、狗等,葛月花还曾接到过为仓鼠、兔子等宠物进行过殡葬的订单。同时,她还会为宠物主人做科普,“年龄偏大的宠物,会有肾衰竭、癌症、四肢瘫痪、肺水肿、肝功能丧失等疾病。有宠物主人会自责对宠物照顾不周,但面对很多疾病我们是无能为力的。”
仪式后,葛月花会将宠物进行火化,骨灰也会盛放在骨灰坛内被其主人带走。“也有很多人不理解,觉得不值得为宠物耗费财力。”她说,相对比丢弃或者自行掩埋去世的宠物,无害化处理是目前最方便和环保的选择。
专家:需引导行业规范发展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养宠物来增添生活情趣、缓解压力、疏解孤独等,而宠物也时常能够带给人们心灵的治愈和精神的陪伴,许多宠物主将其视为“家庭成员”,并投入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21年中国宠物消费趋势白皮书》显示,2020年市场规模已接近3000亿元,预计未来三年宠物行业将持续增长,到2023年行业规模将达到4456亿元。
随着宠物市场的扩大,如何料理宠物“身后事”,体面的送走“家庭成员”,成为了许多宠物主的“困扰”,由此催生了宠物殡葬行业的兴起。据王龙介绍,他在创办纪念馆的6年中,已为离世的宠物举行“告别仪式”数千场,其中包括猫、狗、仓鼠等。在服务内容上提供遗体清洁、火化、寄存骨灰、纪念工艺品制作等,同时也为城市中的流浪动物提供具有公益性质的服务。‘
宠物殡葬行业的出现让宠物的“身后事”变的更加多元化,并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对宠物殡葬行业进行过了解,主要是为了给‘布丁’提前考察‘下一站’。因为十多年的朝夕相伴,它已如同‘亲人’一般,希望它的‘身后事’能够体面些。”西安市民李蒋说,将来狗狗“布丁”离开后,会将其毛发制成工艺品,永久相伴。
但也有部分宠物主对该行业持观望态度。“90后”杨帆是一名宠物爱好者,她与“胖墩”已相伴11年之久。杨帆表示,目前对宠物殡葬的形式还不能接受,希望自己的狗狗将来能够“完整”的离开世界,但会对于宠物殡葬行业持续关注。
据悉,虽然宠物殡葬行业正在逐渐兴起,却也面临着诸多发展“窘境”。据业内人士表示,目前,行业并无相关法律法规,市场监管处于“灰色地带”,导致行业无标准、经营不透明等现象层出不穷。
陕西省社科院专家王晓勇表示,市场应防范利用宠物主人们“爱宠”之心而过度宣传导致的错误引导式消费。社会应关注并助力宠物殡葬市场良好而健康氛围的营造,同时注意人与动物之间的伦理“分寸”。建议相关市场监管部门也应关注此消费需求的快速增长态势,进行正确引导。
(编辑:李璟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