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网】2月4日晚,北京冬奥会女子冰球小组赛第二轮,中国女冰3比1逆转欧洲劲旅丹麦队,赢下争夺小组出线权的关键一战。取得2球1助攻的林绮琪成为最大功臣,她是出生于加拿大的归化球员。现在,像她一样的归化球员正扮演着重要角色。
2月4日,中国队球员庆祝胜利。
当日,在五棵松体育中心举行的北京冬奥会女子冰球小组赛中,中国队以3比1战胜丹麦队。(图片来源:新华社)
归化球员,华人成为最佳选择
综合中新社、中新网、《钱江晚报》报道,本届冬奥会,中国男女冰球队启用了一大批归化球员。有媒体梳理后发现,两队归化球员人数均超过一半:男子冰球队25人,归化球员达到15名;女队23人,归化球员为13名。他们绝大部分拥有华人血统,28人中只有6人无华人血统。
事实上,华裔归化已经并不陌生。从马术运动员华天(中英混血)放弃英国国籍,成为中国奥运历史上第一个正式亮相的马术三项运动员,到李可(中英混血)代表国足出战热身赛成为国足历史上首位归化球员,再到谷爱凌(中美混血)前几年在自由式滑雪坡面障碍技巧新西兰公开赛上拿下中国入籍运动员首金。为了中国体育的发展,海外华人的归化一直在进行。
在这些归化球员中,有的是父母早年去国外发展的华人,有的是父母其中一方或者祖父母一代是华人,还有的是从小被北美家庭领养的孩子,他们当中不少人都是学霸。比如,2月4日女子冰球比赛中的守门员周嘉鹰,她就是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和金融学学士。周嘉鹰的母亲出生于中国,后移民加拿大,父亲尼古拉斯就曾经是冰球门将。代表加拿大参加过U18世锦赛获得冠军,并拿到过世界最佳阵容门将的周嘉鹰在2018年复籍,加盟了中国的国家俱乐部。
归化一定会有好成绩吗?
20世纪末,中国女冰曾是世界劲旅。1998年长野冬奥会,女子冰球成为冬奥会正式比赛项目后,中国队首次参赛又拿到第四,距领奖台仅一步之遥。如今,在归化政策推动下,中国女冰能否借力高飞,重塑昔日辉煌?
启用归化球员出战冬奥会,中国冰球不是第一个。上届平昌冬奥会,韩国男子冰球就归化了一批加拿大和美国球员,但仍难逃小组赛三战皆败,以0分的成绩垫底。
中国男子冰球是历史上首次参加冬奥会,尽管归化球员占一大半,但由于同组的加拿大、美国和德国队实力都太强,不少分析人士认为,男队更现实的目标应该是打出自己的风格和特点。
中国女子冰球队则是时隔12年重返冬奥赛场,本届冬奥会中国女冰与日本、捷克、瑞典和丹麦队同在B组,她们的目标是重新进入四强。
从“海外军团”到“海外使团”发生了什么转变?
归化,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双赢。一方面,一些无法实现奥运会梦想的外籍华裔运动员,在加入中国国籍后征战奥运会,是炎黄子孙找寻“血脉”;另一方面,整体实力尚不雄厚的中国冰雪运动在得到华裔归化助力后,既开拓了人才培养新模式,也有助于冰雪运动的推广普及。归化是双向的,有复籍的华人,也有出走海外、入所在国国籍的华人,他们通常被称为“海外军团”。
去年东京奥运会期间,已经58岁的卢森堡籍华人乒乓球运动员倪夏莲在中国社交媒体上走红。熟悉乒乓球的观众,对于“倪夏莲”这个名字不会感到陌生。虽然如今代表卢森堡参加比赛,但她在中国土生土长,并曾在国乒辉煌的历史中留下了属于自己的一页。
对于她加入其他国籍,为他国打比赛,上个世纪不少舆论持有反对声音。
去年东京奥运会结束后,有媒体问倪夏莲,“过去,叫你们‘海外军团’;现在,叫你们‘海外使团’。你怎么看待这一字之差?”
倪夏莲回答:“奥运会确实是激发爱国主义情怀的舞台,如今中国球迷、中国民众变得越来越宽容,越来越理性。我觉得,这和我们的经济发展、文化修养不断提升密不可分。”
包括倪夏莲在内,不少曾经的国乒选手如今在代表其他国家参赛。倪夏莲认为,这些运动员是推动世界乒乓球进步的一股强大力量。首先,这给海外球员提供了一个不同的平台去展现自己的能力。与此同时,他们也会给外国球员带去竞争,开阔了他们的眼界。她认为,中国乒乓球人的贡献体现在各个层面。
这位兼有“卢森堡媳妇”和“中国女儿”双重身份的乒坛老将坚称,“我在欧洲打球,代表的就是中国的形象,我永远都是一个中国人。”
(编辑:赵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