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网 >> 中国新闻
意媒:“中国航天”朝着自己的目标迈进

北京时间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按照预定时间精准点火发射。(图片来源:中新社)

【欧洲时报戴胜编译】中国当地时间16日,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顺利将三名中国宇航员送入太空。

意大利Ilpost网站报道,中国已将三名宇航员送往“天宫号”空间站,这将是中国载人航天任务期限最长的一次,也是中国太空计划的重大一步。报道称,执行此次航天任务的三名宇航员包括中国最有名的宇航员之一的翟志刚,他在2008年完成了中国历史上首次太空出舱行走。同时,此次航天任务预计会持续六个月,而中国上一次载人航天任务则为期三个月,并于上个月刚刚结束。

文章称,目前“天宫号”空间站仍在建设中,预计2022年12月完成。由于国际空间站(ISS)预计将于2030年退役,届时天宫号可能会成为唯一在轨运行的空间站。

意大利《新闻报》报道,中国航天正朝着属于自己的重要目标迈进,其中包括在空间站执行长期任务,这也是未来宇航员登月的前奏。文章同时介绍了执行此次航空任务的三名中国宇航员:此次任务的指令长——55岁“航天英雄”翟志刚将军,他曾于2008年执行神舟七号飞行任务;41岁的女航天员王亚萍曾执行为期14天的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本次任务中,她将至少进行一次太空行走,因此也将成为中国首位进行舱外活动的女航天员;第三位宇航员是41岁的叶光富,这是他首次进入太空。报道称,尽管执行这次任务的宇航员名单是出发前2天才公布的,但宇航员们的训练已进行了两年。

文章写道,自2019年12月入选后,一系列因素让三名宇航员的等待变得十分不容易:首先是新冠疫情暴发;而后是因技术原因推迟了空间站第一个关键性货运飞船的发射任务,随后的两次载人航天任务也被推迟。报道称,这不是富翁们的短期太空旅行,也没有什么“太空跳跃”,这是真正伟大的航天任务,三名中国宇航员将在空间站停留六个月,超过之前神州十二号任务三个月的时间长度。

文章同时援引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林西强14日在新闻发布会上的发言:“我们此次载人航天任务的目标,是在太空中实验新材料和新技术,为扩大空间站后续模块修建进行技术检测,进一步测试空间站的机械臂和宇航服,并将开展科学实验。”报道称,中国下一个空间站模块预计将在2022年发射,而空间站也将进一步扩大。中国在太空领域的未来已经很明确:目前两个不搭载宇航员的模块化货运飞船已与空间站对接,未来,中国计划在2022年进行6次发射任务,包括发射两个扩展空间站的大型模块、另外两艘货运飞船以及神舟十四号和十五号载人飞船。

(编辑:夏莹)

分享到:
网友热评
查看更多评论
我要评论
展开全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