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澜沧江畔藏族文化 他们的笑容写在脸上
发布时间:1634624847413
1634624847413
来源:欧洲时报
欧洲时报
作者:白劼
浏览次数:
评论:0
【欧洲时报特约记者白劼10月17日报道】近日,2021湄澜万里行中外媒体大型采访活动采访团抵达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探索澜沧江畔的藏族文化。
杂多县地处澜沧江(湄公河)的发源地,这里生物种类丰富,当地政府民众保护得当,故该县享有“澜沧江源第一县”“中国雪豹之乡”等美誉。此外,这里的藏族民众继承了祖先留下的文化传统,并努力推广宣传,形成了一大批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唐卡艺术、藏文书法、藏式石刻、藏香藏茶等。
通过与当地藏族民众的交谈,记者可以感受到,他们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向往,幸福和满足写在了脸上。
今年21岁的达哇泽吉平时帮助家里牧牛,她利用业余时间自学了藏式繁体书法。图为达哇泽吉赠与记者的书法作品“幸福的鼓声”。(图片来源:本文图片均由欧洲时报特约记者白劼 摄)
仁青才仁正在进行石刻。
仁青才仁是杂多县知名的藏式石刻家。
手工艺人闹军在展示他制作的藏式拖鞋和获奖证书。据了解,藏式拖鞋主要使用场合为寺庙。
闹军展制作的藏式拖鞋。
才拉(左)和索南吉宗是当地一家妇女纺织企业的员工,该企业对当地扶贫发挥了重要作用。
土丁曲松毕业于青海民族大学,正在创业的他立志让更多人熟知藏香、藏茶。
7岁的伊中喜欢唱歌,《后来》是她最喜欢的歌曲之一。
图为当地藏族民众家中常见的食品,有酥油茶、牦牛酸奶、人参果、糌粑、奶酪、花青稞、藏花饼、藏油条、藏白饼等。
公巴尕松是杂多县的唐卡绘画师,他经常免费培训当地青年唐卡绘画技术,拓宽了这些青年的就业之路。图为尕松和他创作的唐卡作品。
(编辑:南烛)
网友热评
查看更多评论
我要评论
展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