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网 >> 中国新闻
海南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实现脱贫 迈向乡村振兴

【欧洲时报网】整洁的沥青路面村道两边,一栋栋小楼掩映在树林之中,特色黎族文化符号装扮的水塔格外醒目……走进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响水镇合口村,仿佛置身大花园。这个1200多人的黎族村庄,过往住茅草屋的贫困模样,如今只能在村博物馆才能看到。

摆脱贫困是全球性难题。保亭位于海南省五指山南麓,曾是国定贫困县。2014年,全县常住人口不足15万的保亭,贫困人口达2.2万人。在中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支撑下,保亭蹚出一条实现脱贫迈向乡村振兴的特色路子。

经济落后的山区农业县,靠什么具体举措摆脱贫困走向乡村振兴?

与海南其他市县不同,保亭“温而不热、凉而不寒、爽而不燥、润而不潮”。当地政府紧抓宜人气候、黎苗文化、雨林温泉等特色资源,着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和旅游产业。

“紧盯产业、就业。”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委书记王昱正受访时说,近年来,保亭累计投入农业产业扶贫资金4.28亿元(人民币,下同),实施红毛丹、黄秋葵、百香果、花卉、毛感鸭等种养产业项目278个,累计受益贫困群众2.37万户次。

一位海南保亭黎族姑娘展示当地特色水果红毛丹。(图片来源:骆云飞 摄)

合口村就是发展特色产业脱贫的例子。“以前合口是深度贫困村,主要收入靠传统的橡胶、槟榔。”响水镇宣传委员谭钊说,“通过脱贫攻坚,引进企业以‘企业+合作社+农户’方式种植黄秋葵,每亩年纯收入8000元以上,黄秋葵成了村民增收的主要产业。”

特色旅游业也是当地脱贫致富“利器”。位于保亭的海南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是中国主打少数民族文化的国家5A级景区。景区近年来用分配商铺、土地租赁、合作分红、农副产品采购、提供就业等方式带动周边村民增加收入。

统计数据显示,保亭通过旅游扶贫模式,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7800余人吃上“旅游饭”。

2019年,保亭顺利退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序列。2020年底,保亭贫困发生率降为零。保亭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连续七年位居全省前列。

在迈向乡村振兴的新阶段,保亭正在产业发展上持续深化特色文章。王昱正说,将从升级热带高效种养殖业、系统提升农业综合发展效能、深化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等方面做足产业文章,做强县域经济。

7月底,保亭谐音地标七仙岭,推出“保亭柒鲜”公用品牌,囊括保亭红毛丹、菠萝蜜、百香果、榴莲、黄秋葵、什玲鸡和六弓鹅等七大明星产品及产业。

“‘保亭柒鲜’这种做法走在全国前沿。”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主任陆娟说,不少地方的区域公用品牌是全品类可用,而“保亭柒鲜”可以马上让人知道有七个品类。

王昱正说,在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的基础上,保亭将通过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产业,既保障农产品销路增加农民收入,又实现农业增值。

在农旅融合发展方面,保亭一些乡村正在发生新变化。合口村闲置的小学校舍已被改造成民宿,村里正在规划打造布衣农庄康养项目。作为海南乡村旅游明星产品,保亭三道镇布隆赛乡村文化旅游区吸引到新资本加入,正在进行全面升级改造。项目负责人张柳裕认为,这不仅丰富“大三亚”旅游经济圈产品体系,也对当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保亭是“大三亚”旅游经济圈的重要成员,热带雨林、温泉、特色民族文化与三亚海洋旅游互补性强,“山海互动”前景可期。近年来,一批旅游新项目相继落户,保亭旅游业加快多元化发展步伐。如,引进国际品牌打造呀诺达探索(Discovery)旅游度假综合体、建设一年四季可欣赏热带植物花卉的保亭七彩世界项目等。

王昱正说,“十四五”期间,保亭将大力发展康养产业,以气候康养为核心,综合发展温泉康养、森林康养、中医药康养等旅游业态。同时,加大精品旅游路线、旅游项目开发力度,并进一步提升全域旅游服务水平,助力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

系列探索取得显著成效,保亭近年来先后获得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国家级电子商务综合示范县、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县、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等系列荣誉。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王昱正荣获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称号。

(文/尹海明 王晓斌)

(编辑:李非)

分享到:
网友热评
查看更多评论
我要评论
展开全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