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网 >> 中国新闻
记中国共产党与“和平将军”张治中的交往

【欧洲时报】中国共产党,自从1921年成立至今,走过了坎坷而光辉的道路。自嘉兴南湖上的一艘游船启航,从58名党员在上海举行第一次代表大会,到今天的九千多万党员。这100年,中国共产党依靠人民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成功进行了4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之处是不仅靠自身的能力和奋斗,而且能够团结其他民主党派,和爱国民主人士。近日,知名侨领、英中律师协会会长朱小久博士MBE刊文,追忆了其外公张治中将军与中国共产党交往的往事。全文如下:

我外公张治中将军就是一个例子。他是蒋介石的心腹重臣,八大金刚之一,是国民革命军二级上将,曾任湖南、新疆省主席。同时又是被毛泽东主席称为“三到延安”的朋友,与毛泽东、周恩来,习仲勋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有几十年的交情。我母亲编辑的“张治中画册”是习伯伯写的序,提到“在从文白先生几十年的交往中,我深深感到,他态度明朗,意志坚强,不断追求真理…是杰出的爱国将领,富有远见的政治家”。毛泽东主席称赞他“是一个真正热爱和平的人”。鉴于张治中将军对新疆和平解放,建设以及其他方面的贡献,1955年评审一致通过授予他“元帅”军衔。但他淡泊名利,谢绝了。

为什么蒋介石器重他?中国共产党尊重他?在“北平谈判”破裂后费尽周折秘密安排地下党专机接我外婆和母亲一家深更半夜赶去上海机场飞北平和他相聚?

我母亲记得被梦中叫醒。在机场他们迷了路,碰到国民党同僚,问去哪里。外婆不得不有生第一次撒了谎。

张治中。(图片来源:本文图片均由朱小久提供)

张治中将军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他出生贫苦,离家时他母亲让他咬一口生姜,喝一口醋,知道世间辛酸苦辣。在军校他学习努力,聪明,记性好。在他的回忆录里提到他痛恨旧军阀的腐败恶习和乱打士兵。他和士兵同吃住,布置好军事后,夜里挤在士兵空挡间睡,在前线带头冲锋,几次死里逃生。孙中山先生1924年创立了黄埔军校。有报道称孙先生觉得外公是个可塑之才,送他去军官学校受训。第一任校长蒋介石邀张治中去黃埔。外公1923年在广东创建的“桂军军官学校”担任校长,赴黄埔后,曾任代理总队长,团长,主持出版了黄埔建校十年校史和筹办了10年校庆。

他在黄埔军校的10年,先后离校带兵五次。第一次是出征武汉。1929年平汉线战争爆发,遍地战火。武汉三镇没有一个兵。蒋介石派他去镇守但没有正式军可派。

他带了1000多第七期学生赶往武汉。把2000人扮装成正式部队的步兵大队,骑兵队,山炮兵,野炮兵,小炮队等。从教育长一跃为“行营主任“,50天在黄鹤楼唱了一出空城计。之后向蒋请求带学生回校完成学业。

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和国民党代表张治中(左一)、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右三)在延安机场离开延安赴重庆谈判。

1933年“古田释兵”:当时城池防御坚固,虽然硬攻能胜,但损伤必大。他深夜起草劝降信不断修改直到天亮,感动了敌师长。他兵临城下顶着杀头的压力,几天按兵不动,被其他将领责问,最后他致电蒋介石要求到明日午时,不然接受军法处置。终于没放一枪,走进了古田城,避免了双方严重死伤。

张治中很自豪作为抗日将军两次参战。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时任第五军军长,那是甲午战后中国军人第一次正面对抗日军,战争虽很惨烈,但正面影响很大。“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他率第九集团军对日顽强作战,多次重创日军。

周恩来总理是黄埔第一期的政治部主任,张治中到黄埔后,两人一见如故。在黄埔军校的10年,他和周恩来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朝夕相处,成为要好的朋友,1945年结识毛泽东主席。那是在“重庆谈判”期间。抗日战争结束后,蒋几次电邀毛泽东主席去重庆会谈。毛主席以伟人的魄力接受了鸿门宴的邀请。周恩来总理为保障毛主席的人身安全向外公寻求帮助。外公欣然让出他中山西路18号的桂园官邸,除了我母亲和舅舅因走路在周围上小学搬去了职工住的平房,其他家人一律搬出。桂园地处中心,便于毛泽东、周恩来在重庆时会客、办公。各界党派,民主人士,纷纷前来,包括宋庆龄。毛主席工作夜以继日,有时在院子里散步。母亲记得他很和气,和小孩打招呼,握手时,手很大,很软。

这是国共第二次合作在重庆进行的历史性会谈,确认了中共在各党派中的地位。基于毛主席回延安的空中安全,张治中又亲自伴送他专机回到延安,有了三到延安的美谈。

张治中对新疆的和平解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新疆要和平解放,关键人物是陶峙岳将军。新疆10万大兵中他手握7万。张治中致电陶将军和新疆主席包尔汉,促使陶将军率新疆10万守军起义。自此,新疆未动一枪一炮宣告和平解放。张治中能起到这个作用,是由于他早年在新疆打下的基础。1945年,“伊宁事件”爆发,国民党驻军被消灭,新疆大乱。蒋介石告诉张治中“新疆问题你可以全权处理”底线为保住新疆领土。

外公通过多方和谈和努力,终于致使“东土耳其斯坦共和国”宣告终结,和平处理保住了新疆。陶峙岳将军是外公在保定军校的同期同学,一直受蒋介石嫡系所排挤。外公1946年出任西北行营主任,并兼新疆省主席时将他调入新疆,成为得力助手,为稳定新疆复杂局面立下了功劳。

抗战胜利后,蒋要张治中参与内战,外公不愿将枪口对准自己的民族同胞,主动调往新疆。启程前,周恩来、邓颖超夫妇特意前往送行,希望他能释放被国民党前新疆省主席盛世才1942年抓捕的中共人士及其家属150多人。

外公到新疆后立刻改进了他们的生活条件,允许夫妻相见,并多次给蒋介石发电报,最后蒋介石只好勉强同意。张治中安排了10辆大卡车于1946年6月10日凌晨出发,路径西安,遭到胡宗南刁难,没有他的同意,车队插翅难飞。外公急中生智,说动了宋美龄逼盛世才放行。坎坷万里,几经波折,历经一个月长途跋涉,出专车和士兵把131人安全护送至延安。

逃到台湾去的国民党政要和军事将领中,许多是外公的学生、部属和故交好友,外公与他们和蒋介石长期保持通信,从未中断过,一直到“文化大革命”前夕。

周恩来特别请人转告台湾方面:张治中将军、傅作义的信虽是个人给朋友写的,但是得到了政府的支持。1950年,张治中率领一个工作小组前往广州秘密从事台湾回归的工作。1957年2月,民革成立“和平解放台湾工作委员会”,由外公主持。从1956到1958年蒋介石先后委派他学生宋宜山等人去北京。在会谈中外公经常在场。祖国统一,台湾回归是外公张治中的遗愿。

100年风雨兼程,100年漫漫求索,100年卓越辉煌。一个已经崛起的中国,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了他复兴的步伐!希望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继续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扬帆远航,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懈奋斗。

(编辑:白劼)

分享到:
网友热评
查看更多评论
我要评论
展开全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