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九天编译】中国双童日用品公司创始人楼仲平,人称“吸管大王”。90年代初依靠生产塑料吸管,逐渐成为全球最大吸管供应商。2000年起,他潜心研发塑料吸管替代品,在随着全球掀起“禁塑”环保热潮之时,他制造出的可降解吸管再次畅销全球。
据法国《回声报》报道介绍,现年56岁的楼仲平出生于农民之家。90年代初,中国社会刚步入消费社会,市场对商品需求量大,楼仲平便在义乌小商品市场开设摊位代销塑料吸管。由于价格便宜、方便存储、且市场竞争小,楼仲平的吸管生意在短时间内获得成功。1993年末,他见准机会,毫不犹豫地收购了一家吸管厂生产线,成立了双童日用品公司。
外销出口大,但利润微薄
文章称,1997年楼仲平涉足外贸出口,正值全球进口商通过阿里巴巴等批发电商网平台大批购入中国制造商品,外贸出口成为双童日用品公司核心商业模式,比例甚至占到总销售额的70%。沃尔玛、麦当劳、肯德基、塔吉特等美国大型连锁集团均是楼仲平的客户。楼仲平所创的双童公司车间塑料吸管年产量一度达到100亿根,占据了全球30%的市场。但是,外销出口量虽大,利润却极其微薄。楼仲平收到的一些订单价格压得十分低,几乎没有盈利余地。2003年起,由于美国市场利润过低,他开始转移市场发展方向,主攻欧洲和日本市场,向法国勒克莱尔、英国特易购和日本大创百货出售塑料吸管。同时,他也意识到需要自我更新、推出新产品才能扩大业务量。
向可降解吸管转型
文章提到,楼仲平在欧洲、日本考察市场后,萌生环保想法,坚信中国制造业要继续发展,必须要有环保意识。2006年,当他接到一份德国客户的可降解吸管订单时,牢牢抓住了机会,历时一年,研发出从玉米淀粉中提取PLA、生产可降解吸管的新技术。2015年,哥斯达黎加海龟鼻子内拔出塑料吸管的视频在全球范围内被浏览次数达7900万次,掀起了反塑料吸管运动。在社会舆论的压力下,星巴克、迪士尼、宜家、希尔顿等众多企业停止使用塑料吸管,另一些公司例如麦当劳承诺短期内停止使用塑料吸管。随之,各国政府也顺应趋势,推行了一系列“禁用塑料吸管”政策。2019年3月,欧盟通过禁令,规定至2021年底禁止欧盟国家使用塑料吸管。2020年10月,英国塑料吸管全面下架,法国与德国也在2021年初和2021年中旬先后发布“禁塑”令。2020年末,中国餐饮业也停止了了塑料吸管的使用。
因此,楼仲平的可降解PLA吸管仅2018年3月一个月内的销售量就超过了过去十年的总量。2018年,双童公司可降解吸管出口销量占总出口的50%,到了2019年,这个数字已达到75%。作为呼吁中国政府禁用塑料吸管专家组成员,楼仲平预计这一数字将不断增长,不久将超过85%。
PLA可降解吸管替代品
文章还披露,楼仲平与团队顺应市场需求,尝试使用其它可降解材料,研发制造PLA可降解吸管的替代品。目前,双童公司已拥有纸质、钢制、竹制、麦秸和芦苇制成的一系列环保吸管产品。双童公司已为最新研发出的可食用淀粉吸管申请专利。
2019年中旬新厂落成,占地面积达4万平方米,专门生产可降解吸管。如今,楼仲平的“绿色吸管”销往遍布全球的麦当劳、肯德基、沃尔玛、家乐福等。可降解吸管造价为普通塑料吸管的三至四倍,但销售价格却可以达到普通吸管的五倍甚至更多。
据楼仲平介绍,PLA材料材质脆弱,如果存放时间过长,存放地点温度过热,容易造成吸管变形。另外,其降解条件苛刻,只有湿度和温度高的情况下才能降解。在纯自然环境下会像塑料分解成微粒子。他表示,目前纸浆吸管和PLA吸管受到青睐,但是将来仍应该使用钢制、玻璃或竹制可循环使用吸管。
眼前,他将目光投回国内市场。他认为,西方市场逐渐饱和,中国政府禁止在餐厅使用塑料吸管的政策正好为他打开了国内市场。今年,他预计在国内市场的销售量达60%。“吸管大王”也将摆脱数十年依赖海外市场的困境,转回国内市场,掌握主动权。
(编辑:夏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