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网 >> 中国新闻
中国葡萄酒产量及消费连年下滑 业内思变:葡萄酒非洋文化

【欧洲时报网】2020年,全球葡萄酒消费者喝掉了234亿公升葡萄酒,同比下降3%,其中中国葡萄酒消费水平出现严重下滑,减少了17%。国际葡萄与葡萄酒组织(Organisation internationale de la vigne et du vin,简称“OIV”)日前在巴黎发布了2020年全球葡萄酒的消费及生产报告,称全球葡萄酒消费下滑至2002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OIV:中国葡萄酒消费前景被高估

法国《世界报》(Le Monde)网站报道,自2008年经济危机以来,这种情况从未发生过。尽管该组织强调了在动荡时期做出这些估计的不确定性,但仍将这种趋势出现的主因归咎于中国葡萄酒消费的剧烈下滑:中国的葡萄酒消费者在去年仅喝掉了12.4亿升葡萄酒,相比2019年下降了17%,这使得中国成为当前全球葡萄酒的第六大消费国。

对此,OIV认为中国葡萄酒消费前景被大大高估,内部需求连续第四年下降,同时进口水平也下跌。法国《回声报》称,OIV总干事PauRocca认为,中国的葡萄酒没有的达到人们的期待值,“它非常不稳定”。在OIV看来,葡萄酒消费远远没有进入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就像其他一般类酒精产品一样,主要与节日及庆祝活动联系在一起。根据数据,中国葡萄酒消费在全球仅占比3%。

除了消费水平,根据OIV报告,中国葡萄酒产量在去年仅为6.6亿升,比2019年减少了16%。报告因此对中国在葡萄酒产业发展方面所遇到的问题提出询问。法国国际广播电台(RFI)报道,令专家们感到困惑的是,经过多年来国内产量的增长和质量的提升,这已经是中国葡萄酒产量连续第四年下滑。

究其原因,在中国大多数葡萄酒产区,如北部(河北和山东)或西北部(宁夏和新疆),冬季和早春的低温干燥的恶劣气候条件,再加上技术局限及生产力下降造成了产量的严重下滑。持续存在的问题时的中国葡萄酒产业的竞争力远不如进口葡萄酒。

4月7日,四川成都,进口葡萄酒吸引参观者。当日,第104届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在四川成都拉开帷幕,本届糖酒会展览总面积21.5万平方米,吸引了42个国家和地区的4106家参展商参展。(图片来源:中新社)

中国本土的葡萄酒文化在哪里?

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1-12月,全国规模以上葡萄酒生产企业完成酿酒总产量41.33万千升,同比下降6%;130家规模企业中亏损企业40个,企业亏损面为30.77%。全年累计销售收入100.21亿元(人民币,下同),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29.82%;累计实现利润总额2.59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74.48%。

进口葡萄酒日子也同样不好过。在春糖期间举行的中国国际葡萄酒行业论坛上,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酒类进出口商分会公布了2020年全年的葡萄酒进口数据,2020年国内进口葡萄酒18.3亿美元,同比下降24.9%。

业内认为,与其说是疫情让中国葡萄酒行业日子不好过,倒不如说是疫情让葡萄酒行业长期以来的问题集中引爆。其中一个问题正如OIV所说,葡萄酒远远未进入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也就是说中国尚没有形成自己的葡萄酒文化。

四川在线报道,4月8日,第十六届中国国际酒博会的系列活动之一——中国葡萄酒品质和价值会议在泸州举行。开会前,一份《东方葡萄酒的品质表达体系和价值表达体系构建——“中国风土世界品质”的内涵(草稿)》(简称《草稿》)被递到数十家国内葡萄酒企业代表、经销商和专家手中。

《草稿》出炉背后,是中国葡萄酒行业亟待建立同一套表达体系的紧迫心情。“目前,国内民众对葡萄酒文化的理解多是西洋文化,国内各个葡萄酒企业都有自己的一套葡萄酒文化,没达成共识。中国的葡萄酒要想发展得好,要想让下一代人接受他、饮用它,文化必须要先行。”中国酒业协会执行理事长王琦直言,中酒协从去年至今,都在整理整个的中国葡萄酒表达体系和评价体系。

红酒非得配牛排?也许配花生米更好

多名企业负责人表示,国内面临葡萄酒文化教育缺失,消费者品质培育严重滞后、同质化低价竞争等问题。中国葡萄酒产区标准制定及如何让消费者接受和认可产区的名字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

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玖禧酩庄庄主、重庆畅予葡萄酒文化研究院院长谭志勇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搜狐成都报道,谭志勇认为,原来很多葡萄酒教育培训机构,他们输出的课程是海外的教学体系,然而这些课程体系里面很少涉猎中国产区。加上中国的终端流通市场,大众消费者都集中在超市或者烟酒店,由于这些地方对酒的储存条件无法达到,导致消费者买到的葡萄酒大多呈现不新鲜状态,损失了喝葡萄酒的好感,觉得中国葡萄品质不高,以致大众对中国葡萄酒品质的不信任。

有了“洋文化”的包装,老百姓都觉得葡萄酒很时尚、很优雅、很高大上,其实在国外喝葡萄酒很简单,就像喝一杯饮料一样。谭志勇说,为什么葡萄酒不能配花生米,一定要配牛排?

《北京商报》报道,业内人士表示,中国葡萄酒此前因为价格战,企业在降低价格的同时,也在不断降低质量。这就使得国内消费者对中国葡萄酒失去信心。长期以来进口葡萄酒成为了中国葡萄酒市场的主要产品。而随着商务部对澳大利亚进口葡萄酒开始征收反倾销税,中国葡萄酒企业也迎来新的机遇。企业要抓住机会,提升质量,使消费者重拾对国产葡萄酒的信心。

享受型消费者渐出

在此背景下,摆在中国葡萄酒市场面前的也并非都是坏消息。目前,中国葡萄酒市场处于较弱周期,但消费者对于葡萄酒的认知却呈现出上升的态势。随着消费升级的不断深入,消费者对于葡萄酒的品质、个性化有了很高的需求,对中国葡萄酒、中国葡萄酒文化的认可度在不断提高。

根据由网易与投资机构联合展开的市场调查《2020酒行业睿享生活消费趋势报告》,中国各代际消费者在饮酒时均对产地和产区表示关注。

以葡萄酒为例,消费者不再是忙目的喝酒,他们的消费行为具有一定的专业性。调查显示,总体而言,64.9%的消费者关注产区,57.4%的消费者关注酒庄;具体而言,各代际超六成消费者关注产区,同时,各代际对于酒庄的关注度也很高,尤其是相对年轻的85后、90后和95后。

在葡萄酒的众多产区中,新旧世界的差距正在逐渐缩小,虽然法国葡萄酒的地位依然难以撼动(有54.2%的消费者会选择喝法国酒),但其他旧世界产区与新世界产区则不分伯仲。不仅如此,调查中还有接近6成的消费者会选择喝国产葡萄酒,这也说明中国国产葡萄酒正在崛起。

另外,根据上述报告所总结的2020年酒品消费的9大趋势,文化自信成为其中之一,即传承传统文化,弘扬中国国风文化,强化文化自信。

随着酒水品质的升级,酒水的功能不再局限于社交应酬场上的助兴,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享受品酒的乐趣以及酒水带来的益处。调查显示,以葡萄酒为例,44.6%的消费者喝葡萄酒是为了美容养颜,43.4%的消费者享受品酒乐趣,42.9%的消费者认为可以放松身心。

这与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库的研究结论有异曲同工之处。该研究认为,消费者饮用葡萄酒的主要原因是出于健康需要,而不是因为潮流带动或展现生活品味。77%的消费者饮用葡萄酒的原因是健康需要,53%是出于口味,51%是出于社交需要,而受潮流影响的则只有26%。

(编辑:夏莹)


分享到:
网友热评
查看更多评论
我要评论
展开全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