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网 >> 中国新闻
中国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 提效益促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欧洲时报网】2021年2月25日,中国官方召开了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正式宣布中国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迈上了乡村振兴的新起点。中国多地通过政府政策的扶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产品,探索新的经营方式,提高农业效益,帮助农民增收致富。

3月14日,在中国四川省绵阳市安州区秀水镇龙泉村的油菜花海边,一名企业员工在直播销售菜籽油。(图片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报道,近期,中国四川省绵阳市安州区第二届油菜花节在秀水镇龙泉村举行,乡村民谣、旗袍汉服秀、农事体验及安州特产线上线下展销等活动为游客提供多样的休闲体验。这几年,安州区依托传统农业,以花为媒,通过乡村旅游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推乡村振兴。

游客在安州区秀水镇龙泉村的油菜花海中留影。(图片来源:新华社)

小朋友在安州区秀水镇龙泉村放风筝。(图片来源:新华社)

中新社报道,中国广西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抓手,通过探索“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引导农民发展种植蓝莓、桑葚、百香果、猕猴桃等可供游客进行采摘体验的生态旅游观光式农业,推动农业结构优化升级,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2020年5月14日,游客采摘蓝莓。初夏时节,广西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胜镇山东村种植的蓝莓进入成熟期,吸引游客采摘。(图片来源:中新社)

位于中国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岵山镇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里,当地与以色列联合开发、占地20多亩的锯齿形温室大棚开始投产,日产蔬菜2000斤。近年来,永春县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和经营模式,将智能温控、无土栽培、智能配肥、自动灌溉、紫外线杀菌等技术引入农业生产,发展智慧农业、生态农业,带动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3月7日,工人利用遥控移动喷灌车给蔬菜浇水。(图片来源:中新社)

工人在采摘水培蔬菜。(图片来源:中新社)

中国乌鲁木齐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自2020年起在该市南郊推广成活率高、病害少的草莓新品种,并提供全程技术指导,旨在帮助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目前当地正在打造草莓采摘基地,温室大棚数量已达200余座。

3月21日,新疆乌鲁木齐市南郊的乌鲁木齐县板房沟镇八家户村,市民在温室大棚里采摘草莓。(图片来源:中新社)

小朋友在温室大棚里采摘草莓。(图片来源:中新社)

中国河北省多地通过政策引导和扶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生产,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3月25日,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区河郭镇刁庄村农民在温室大棚内展示采摘的羊肚菌。(图片来源:新华社)

3月25日, 游客在河北秦皇岛海港区华昆生态园内采摘樱桃。(图片来源:新华社)

3月25日,河北省迁安市芦沟堡村村民在打包采摘的非洲菊。(图片来源:新华社)

河北省迁安市芦沟堡村村民向顾客介绍种植的多肉植物。(图片来源:新华社)

3月25日,河北省卢龙县木井镇一家红薯种植专业合作社社员在往苗床上摆放红薯种薯。(图片来源:新华社)

3月24日,河北省昌黎县马坨店乡小林上村果农在大棚管护油桃。目前昌黎县设施果品种植面积达1.35万亩,年产值达2.5亿多元人民币,成为当地助力乡村振兴的特色产业。(图片来源:新华社)

(编辑:彦宁)

分享到:
网友热评
查看更多评论
我要评论
展开全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