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关梦觉、华嘉颜、戴胜编译】3月18日至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安克雷奇同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举行中美高层战略对话。此次对话期间,中美双方在一些问题上仍存在重要分歧,鉴于此次会议对全球格局必然产生的深重后续影响,欧媒本周对此话题表示关注。
德媒:“首场会晤的尖锐对决”
当地时间3月18日至19日,中美高层战略对话在美国阿拉斯加州安克雷奇市举行。此次对话期间,中美双方在一些问题上仍存在重要分歧,鉴于此次会议对全球格局必然产生的深重后续影响,德媒本周对此话题也表示关注。“今日新闻”报道现全文编译如下:
在阿拉斯加,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与中国高级外交官杨洁篪、外交部长王毅举行了会晤。首场对话中,美中双方的顶级外交人员均对对方的政策提出了批评,就在镜头之前,两国代表进行了激烈的交流。
布林肯首先表示,美国将“讨论对中国行动的高度关注”,因为“这些行动中的每一项都威胁到维持全球稳定的基于规则的秩序”。杨洁篪则以中文做出了15分钟的回应,批评美国民主制度不健全、对少数民族待遇不公、外交和贸易政策恶劣:“他们滥用所谓的国家安全条款来阻碍正常贸易,并煽动一些国家攻击中国。”
美国安全顾问沙利文表示,美国并非寻求与中国发生冲突,但会坚守其原则和盟友。他以火星探测器的成功着陆为例,称美国的承诺建立在其不断自我改造的能力上。美国新总统拜登的发言人普萨基(Jen Psaki)也曾在会前表态称,这次会议应该为双方作为竞争对手的诚实合作奠定基础,而不是为了冲突。普萨基表示:“我们的重点是进行诚实的讨论,提出我们所关注的问题,并寻找我们可以一起工作的方式和地点。”
但据记者描述,会议开始后双方立即进入了相互指责。发表开幕致词后不久,新闻界代表就被带出了会议厅。美国批评中国的话题包括无视人权、不公平贸易、网络攻击以及印度太平洋地区的扩张行动。反之,中国表示美国的批评是干涉内政,呼吁取消前总统特朗普施加的惩罚性关税,还要求美国结束对台湾地区的支持。但在应对气候变化等其他问题上,两国政府都希望至少能进行基础合作。
据美国政府透露,是美方坚持要求这次会议在美国本土举行。在此次会议之前,布林肯与国防部长奥斯汀刚刚共同出访日韩,与这两个盟国进行了商谈。布林肯还在韩国喊话,要求中国在推动朝鲜无核化的进程中更大程度地发挥对朝影响力,因为中国在该问题上“拥有其明确的利益”。
意媒:中国外交崛起转折点
3月18日至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安克雷奇同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举行中美高层战略对话。
“拉帮结派”成为美对华新策略
意大利Formiche网站报道称,连日来布林肯可谓“马不停蹄”——在与中国高层展开对话前,布林肯才刚刚结束对日本和韩国的访问。22日至25日,他又前往布鲁塞尔与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欧盟外交及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比利时副首相兼外交大臣威尔梅斯等欧盟和比利时政府领导人举行会晤。
文章写道,看起来,在结束中美高层战略对话后,布林肯在布鲁塞尔的第一项紧迫任务便是对中国高层在阿拉斯加州会谈中的犀利话语做出回应。杨洁篪在18日的会谈上说:“我认为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不承认美国所说的普遍价值,不承认美国的意见可以代表国际舆论。”因此,还有什么比立即与北约和欧盟领导人进行会晤,重申美国对跨大西洋联盟承诺更好的手段呢?
美国的对华策略其实从特朗普时期就已经发生变化:美国对中国的恐惧并没有消失,但它不打算再“孤军作战”了。文章分析称,与澳大利亚、日本等相比,欧盟方面在对待中国时会有更多的“保留”,毕竟欧盟一直希望更加自主,去年12月底又同中国签订了投资协议;这些保留还表现在欧盟(尤其是法国和德国)对于为应对中国崛起的十国集团(G10)建立的担忧。但另一方面,中国对欧洲关于新疆人权问题谴责的愤慨反应及其在阿拉斯加州会议上释放的对美国和西方毫不畏惧的态度,可能会使跨大西洋联盟更加紧密。
中国外交崛起转折点
意大利Contropiano网站报道认为,这无疑是一次极具意义的重要对话,从中或能看出中美两个大国间未来关系的发展走向。令人印象尤为深刻的是,双方都在尝试碰触那些分歧巨大的难题,而不是像以往那样先从无足轻重的小问题入手。此外,这场对话既没有预期中双方代表团礼节性的共进午餐环节,会后也没有达成任何形式的联合声明。报道认为,此次会谈可被视作是中国在外交方面崛起的转折点。
无论如何,两国的外交方针显然是对立的,因为他们的主要利益是对立的。美国的目标是维护他们在国际社会中的霸权地位,重新定义他们的合作与联盟网络,以遏制中国。美国对整个国际关系的定义是“从他们自己出发”的,然后再考虑他们的盟友和伙伴。中国外长先前就曾表示,美国那套是“有选择性的多边主义”。军事力量、国际贸易中的货币霸权和大规模国内经济复苏计划是美国的主要武器。中国则希望重新定义自己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在一个尽可能广泛的多极世界中重设一个各国尽量平等的国际关系。当然,这也是为了该国在国际社会上展现其经济实力时所遇到的阻碍可以更小一些。
中美合作应对气候变化
罗马日报《团体宣言》报道称,中美高层战略对话并未取得实质性成果,但会议首日双方代表团间的激烈争论却令人印象深刻。值得一提的是,中美双方在最后承诺将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开展合作受到了国际舆论的欢迎:这毕竟是向前迈进的一步,就在不久前,美国还是气候变化公约的反对者。
文章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一直要求与美国建立一种“大国之间的关系”,这也即是说,中国早已不再隐藏其希望在国际关系中拥有重要话语权的意愿。中国正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与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建立联系,同时率先创建了可替代西方体系的自我体系,并随着美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倒退”而一步步扩大自己的影响,例如在联合国和世卫组织中那样。
因此,当中国向美国明确表示美国人所说的民主不是普遍价值,世上不是所有地方都对美国“输出”的东西说好时,也就不那么令人意外了。
文章最后还指出,在会谈上的激烈交锋之中,其实还隐藏着双方在科技发展方面的竞争,而这将是未来几年竞争的关键所在。
(编辑:顾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