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1月12日贾言编译】中国经济发展正在加速。2020年,中国有效地避免了经济衰退的风险,2021年,经济有望反弹8%。在未来几年中,这个亚洲巨人或将放弃其新兴国家身份,跻身发达国家。
法国《世界报》(Le Monde)报道,如果一切皆如经济学家们所预测的那样,2021年,中国将顺利摆脱疫情危机。今年年底,其国内生产总值(GDP)应该达到西方经济分析师在2019年底(即新冠疫情前)预测的水平。
尽管2020年的新冠疫情导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有所放缓(官方数字将于1月18日公布),但是,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一致认为,2021年,中国经济将会出现强劲反弹。两大机构预测的增长率分别为7.9%和8%。二十国集团(G20)中任何一个成员国都无法“望其项背”。中国已彻底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引擎,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最新预测,全球经济只会在今年下半年才能摆脱疫情步入复苏。美国高盛银行(Goldman Sachs)策略师巴尔斯(Luke Barrs)甚至称当前时期为“中国机遇”,对于投资者来说,“千载难逢”“机不可失”。
中国整体变富的速度已经超出预期
由此将产生两个重要结果。其一,在未来几年,中国很可能会从现在的发展中国家步入发达国家行列。根据世界银行的标准,2019年,发达国家人均GDP至少为12536美元。当年,中国只有10262美元。但是,许多专家预言,到2022年或2023年,中国人均GDP将成功越过这些国际机构规定的发达国家“门槛”。
在世贸组织(WTO),中国一直捍卫其作为新兴发展国家的地位以及相关的关税优惠。“问题是要知道,中国是一个拥有很多富人的穷国,还是已经成为一个拥有很多穷人的富国”,世贸组织前总干事拉米(Pascal Lamy)近年来曾提出疑问。谜底或很快会被解开。
其二,2020年,美国经济预计将会萎缩逾4%,而且今年反弹也仅有3%。这样看来,作为世界上最大两大经济体的中国和美国之间的差距正在进一步缩小,且比预期要快。两家独立研究机构——位于伦敦的经济与商业研究中心(CEBR)和日本经济研究中心(JCER)——的预测不谋而合:到2028年(很可能会在2029年),中国GDP将赶超美国,远远早于此前预期。
中国经济保持高增长势头仍是大概率事件
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当年其GDP约为美国的1/7。随后,当美国GDP翻倍之际,中国GDP已暴增十倍,而且这一现象短期内仍将持续。中国领导人已将2035年之前实现GDP翻一番设定为国家发展目标,要达到这一目标,年增长率应该在4.5%至5%之间。此外,日本专家还指出,日本经济研究中心的计算并不包含香港。如果将香港纳入其中,那么,到2035年,中国GDP可能会接近美国和日本的总和。
从短期来讲,中国政府优先考虑避免出现任何形式的“意外”。2020年,政府财政赤字升至3.6%,达1960年以来最高。但是,2020年中国施政效果明显“好于预期”,可以预见财政赤字将逐渐恢复“正常”,即降至3%。
此外,中国领导人于去年底确定了八项国家优先发展事项,排在首位的是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其次则是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
中国领导层将对某些战略领域,尤其是半导体领域,摆脱对美国的依赖作为首要任务。中国经济增长大部分依赖于出口,国内需求仅排在第三位。尽管有贸易战,但是,2020年底,中国出口贸易升至历史新高。这既是优势,也是劣势。预计2021年“经济脱钩”以及西方经济增长疲软将给中国经济增长带来压力。
基于这两个原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其对中国的经济增长预测从2020年10月的8.2%下调至1月的7.9%。如果世界经济运行良好,中国经济将会变得更加强大。
中国经济的地区差距、行业比重正在优化
扩大国内需求乃当务之急,但是我们谈论的是何种内需?2020年5月,中国总理曾指出,尚有6亿中国人每月生活费不足1000元人民币。尽管如此,社会财富再分配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如果相信美国《福布斯》杂志所言,2020年,中国排名前400位富豪的财富增长了64%,高达2.1万亿美元。
为了刺激需求,中国主要依靠推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2020年8月,中国铁路总公司宣布,要在2035年之前将所有人口超过50万的城市接入高铁网络,这就意味着,到时候,高铁网络将从目前的3.6万公里增至7万公里。
大兴土木的时代目前尚未结束。在中国,尤其是偏远地区,建筑工地无处不见。公路、铁路和高层住宅建设是西部大开发的核心,并在消除农村重度贫困的工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世界银行在2020年12月发布的题为《从复苏到再平衡》的中国报告中指出,过去十年间,中国地区间的差距在缩小。
中国经济的发展不仅表现在地域性上,而且也表现在行业上。“经济复苏将大大促进服务业,其增长并有望超过制造业”,世界银行的报告指出,“预计2021年,中国一半以上的增长将会来自服务业。”
事实上,“创新”和“增长质量”已经成为中国领导者注重的新目标。国务院副总理说,“经济上的矛盾一直都体现在供给方面。因此,必须采取行动解决这个问题,以便让企业更具竞争力,尤其要引导经济向高端产业和服务业转型。”
(编辑:季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