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网 >> 独家
法国人对中国环保的“独家见闻”

【欧洲时报靖树图文报道】12月8日,法中交流委员会组织的法中企业沙龙邀请了前哈瓦斯体育娱乐(Havas Media)中国区CEO、非政府组织WeBelongToChange创始人白娜丽(Nathalie Bastianelli)前来介绍她在中国生活多年的见闻、以及中国环保主题的新书——《当中国环保觉醒时……中国环保行动独家见闻》(«Quand la Chine s’éveille verte…un témoignage inédit sur les Chinois qui s’engagent pour la planète»)。

这本书的特别之处在于,作者从多年在华日常生活和与各行业人士交往的见闻着手,借助大量例子,从衣食住行等方面细数中国人在环保方面的态度和行动转变:“人们常听到中国的环保承诺,但却很少听到普通中国人和中国公司在生态问题上的转变”。

正如主持此次分享会的巴黎大区工商会副主席阿兰·安戈铎(Alain Eygreteau)说道,这本充满实例的书刷新了人们对中国作为“污染大国”的刻板印象。他还以“五十度绿”(“50nuances de vert”)来形容这些例子折射出的中国环保行动多样性。

而本次分享的基调也较为中立,既不回避中国在环保治理、生物多样性方面踩的“坑“,也用数据和例子展现了其行动的规模和调整改进的效率,在展示全貌后、再予置评,令人印象更深刻。

首先,双方谈到了核能问题:目前,中国核能发电量约占全国发电量的5%,而相比之下,法国核能占比为70%。而中国的目标是到2035年,核能发电量将翻倍、占全国发电量的10%左右。虽然核能在法存在争议,但双方也谈到能源转型是个复杂的过程,即便核能未必是最完美的选择,但就现有情况来看,它不失为一个好选项。

巴黎大区工商会副主席阿兰·安戈铎(Alain Eygreteau,右)主持了本次中国环保行动见闻分享会。前哈瓦斯体育娱乐中国区CEO、非政府组织WeBelongToChange创始人白娜丽在华生活多年,她在新书中不仅介绍了中国政府在生态方面更加完善的政策、令人惊叹的执行力度和速度,也聚焦了中国民众在衣食住行中的环保意识转变。

中国在环保方面的惊人投入和执行规模是讨论的热点,例如至今已植树650亿棵的国土绿化行动。再者,环境法治的完善和执行力度加大(例如改善工厂水污染的处理和问责机制)、共享经济的发展(共享雨伞、单车、滴滴出行)、时尚行业的转变(二手网站兴起)也是有趣的讨论热点。

此外,白娜丽举例说明了中国“头部”企业在环保上的投入,例如阿里巴巴集团带动公众减排的公益项目蚂蚁森林,小米开发一系列与最初产品线“不相干”的环保产品等。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巨大市场的环保需求(电动汽车等)反过来对全球供应商有刺激作用,推动后者研发节能产品、以在中国市场寻求商机。

在现场嘉宾的叙述中,听众再次更具体地感受到中国经济发展进程有多独特:在相当短的时间内急速发展;应对接踵而至的问题,全民以惊人的投入和精力去调整更正。而更注重空气质量、健康饮食(少食红肉、素食风潮)、全民健身、甚至“躺平”折射出的焦虑也反映了辛勤中国人在奋斗中的完整面貌。阿兰·安戈铎更是数次以“难以想象”(“incroyable”)来表达惊叹之情。

法中交流委员会1997年由巴黎大区工商会建立,代表后者面向在法国的中国官方机构、接待在巴黎访问的中国代表团,其间组织针对中国市场的主题研讨会、中国省市推介会及两国企业的商务会见。而“法中企业沙龙”则是法国企业家与在法投资中国企业家交流的平台。

分享到:
网友热评
查看更多评论
我要评论
展开全文
分享到: